当我们买到一瓶饮料的时候,如果不着急喝可以先看看瓶底的三角形小符号,不同的符号代表了包装的不同材质,也直接影响到大家对于饮料保存和饮料包装再利用的技巧。
一般的矿泉水、碳酸饮料和功能饮料瓶都是用这一材质做的,它的特性是耐热至65℃,耐冷至-20℃。
由于其在长时间高温下容易变形,可能会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微量析出,因此在高温天气时不要把这类矿泉水瓶或饮料瓶放在露天或车里暴晒,也不要直接把开水冲进瓶里。
超市和商场曾广泛使用的塑料袋就是这种材质,比较耐高温,但不易清洗,容易滋生细菌。
这种材质中含有增塑剂,这是一种遇到高温和油脂时会析出有害物质的材料。目前,增塑剂在欧洲已基本被禁止使用,我国还没有全面禁止。如果发现用这种材质包装售卖的食品,最好不要购买。
目前市场上的保鲜膜、塑料膜等大多是用这种材质,耐热性不强。合格的保鲜膜在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因此不建议和食品一起加热。
微波炉餐盒采用这种材质制成,耐130℃高温,透明度差。有些餐盒盒体以PP制造,盒盖却以PS(聚苯乙烯)制造,PS透明度好,但不耐高温,所以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
这是用于制造碗装泡面盒、发泡快餐盒的材质,耐热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建议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用来制作奶瓶、太空杯的塑料等,也尽量不要用来盛装开水。
了解了这些符号的秘密,下一次当你在超市购买瓶装饮料或塑料水杯时,就可以根据杯子底部的数字,按照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啦。
(整理于:中食展 )